本文转自:扬子晚报
足球,这颗旋转的星球,总能牵动无数人的心跳。近日观看江苏省城市联赛“苏超”,不禁联想到欧洲的职业足球联赛——除了赛制本身的差异,更令人感慨的,是那一支支以城市为名的球队,如何与脚下的土地血脉相连、荣辱与共。
二十多年前,我在荷兰留学。至今仍清晰记得1999~2000年赛季PSV埃因霍温捧起荷甲冠军的时刻。那不仅是球队时隔两个赛季再度登顶,更是一段十年辉煌的起点。而我对这支球队的别样情愫,还源于埃因霍温与南京的友城之谊,以及它和飞利浦公司那段深植于城市肌理的历史。
PSV,原是Philips Sport Vereniging(飞利浦体育联盟)的缩写。飞利浦电器曾在中国家喻户晓,而它的诞生地与早期总部,正是埃因霍温。这支球队,从一开始就带着工业时代的烙印,与城市命运紧密交织。
后来,飞利浦全球影响力渐弱,埃因霍温也曾经历低迷。但这座城市并未沉湎于过去,而是以“政企学”三螺旋合作模式,激活创新基因,完成从制造重镇到科技高地的华丽转身。如今,这里不仅是光刻机巨头ASML的摇篮,更是欧洲专利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,号称“欧洲最智慧的一平方公里”。
而PSV埃因霍温队,也随着城市的转型,演变为由智慧港开发区、ASML、飞利浦等多家顶尖企业联合赞助的俱乐部。它的队徽几乎未变——红白条纹的市旗图案与白色船帆,始终是对历史与传统的致敬。但球衣胸标已悄然更换为“Metropoolregio Brainport Eindhoven”,向世界宣告这座城市作为科技都市群的全新身份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荷兰,人们总称它“埃因霍温队”或“PSV埃因霍温”,而非如阿贾克斯、费耶诺德那般省略城市之名。仿佛每一声呼唤,都在重申球队与城市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结。
回过头看我们的“苏超”“粤超”“川超”……它们不仅是省级联赛,更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生动载体。我国有近300个地级市,假如每座城市都有一支深深扎根于本地文化、与城市同频成长的球队,通过绿茵场上的拼搏讲述城市的故事、传递城市的精神,那该是多动人的场景?
球队不该只是商业符号,更可以是一张张行走的城市名片。而如何让球队与城市彼此成就、共同生长,或许正是下一个体育与城市发展命题中,最值得书写的一章。
[南京]吴杨